傳統車企的新品牌,在2022年快速趕上。
隨著各大新能源車企12月銷量數據的公布,2022年也迎來銷量大考的最終答卷。從環比的增長態勢看,各大車企基本達成了年終沖量的目的,排名前十的車企中,僅有哪吒出現了下降的趨勢。
比亞迪仍然以12月23.5萬輛,全年186.85萬輛的銷量數據穩穩占據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龍頭地位。
造車新勢力競爭格局再次發生變化,隨著哪吒在最后一個月折戟,蔚小理三強再次回到外界的視線之中。
其中,隨著理想L8的交付步入正軌,理想汽車也首次達成月交付突破2萬輛的成就;蔚來則以15815輛的交付量再次拉高上限;小鵬也終于擺脫長達4個月的泥潭,再度交付破萬。
同時,因為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終結和電池材料成本的上漲等因素,業內普遍對2023年的市場走向持消極態度。尤其是哪吒、零跑這類利潤空間低的二線新勢力,今年很可能會過得很難受。
即便如此,也不妨礙一些車企拿出激進的銷量目標,比如比亞迪,傳出要在今年沖擊400萬輛銷量;蔚來也放下豪言,要在今年干掉雷克薩斯……
詳細銷量情況,一起來看。
01
比亞迪全年銷量超180萬,小鵬重回月交付萬輛
我們先看2022年及12月各家車企排名情況:
1、比亞迪
2022年是比亞迪的起飛之年。數據顯示,2022年,比亞迪累計銷量達到186.85萬輛,較去年增長152.5%。其中乘用車銷量為186.2萬輛,較去年增長155.1%。12月,比亞迪銷量再創新高,達到22.86萬輛,較去年同期增長130.6%,環比11月增加2%。其中出口到海外11320輛。
2022年銷售的新車中,混動車型(DM)為94.6萬輛,較去年增長250.3%;純電動車型91.1萬輛,較去年增長184.6%?傮w來說,比亞迪混動和純電車型占比相對均衡。
從各子品牌的銷售情況來看,比亞迪王朝和海洋系列累計銷量達到185.3萬輛,占據比亞迪銷量的絕大部分份額。騰勢品牌則在MPV這個小品類中展現出爆款的潛力,自10月份開啟交付以來,銷量達到9803輛,12月份銷量更是突破了6000輛。
比亞迪在海外市場也獲得了快速的增長,出口量達到55916輛,較去年增長307.2%。
相比銷量的絕對數據,比亞迪今年更值得一說的,是出乎外界意料的增長速度。
比亞迪披露,截止到2022年底,比亞迪累計銷售的新能源汽車超過337萬輛,而就2022年一年的銷量,就超過了其前13年的累計數據,成長速度讓人咂舌。
2、廣汽埃安
數據顯示,2022年埃安累計銷量達到27.1萬輛,較上一年增長121%。12月埃安銷量達到30007輛,環比上個月增長4%,較上年同期增長107%。
同時,埃安作為一個傳統車企打造的新能源汽車新品牌,也是在2022年真正達成了對造車新勢力的絕對優勢。
2021年埃安累計銷量為12.26萬輛,同期以蔚小理為代表的頭部新勢力,銷量普遍都達到了近10萬輛的水平,雙方的差距并不明顯。
到了2022年,取得造車新勢力銷量第一的哪吒,與埃安2022年的銷量差距擴大到了10萬輛。
乘著銷量大漲的熱度,埃安也在今年下半年接連完成引戰募資、混改等一系列操作,在完成A輪融資之后,埃安的估值超過了1000億元人民幣,這個數值甚至超過了小鵬等新勢力企業的市值。
3、哪吒汽車
排在埃安之后的,是在2022年將蔚小理拉下馬的造車新勢力哪吒汽車。2022年哪吒汽車累計銷量達到15.2萬輛,較去年的6.97萬輛增長118%。12月,哪吒汽車銷量7795輛,環比上個月下降48%。
具體到車型上,售價在10萬元左右的低價小車哪吒V系列是支撐其銷量增長的主力,在去年累計賣出98847輛;哪吒U則賣出51021輛;在12月份開啟交付的新車哪吒S則交出了2003輛的成績單。
從車型的分布來看,2022年在銷量上取得突破的哪吒,還遠未到松氣的時刻,畢竟靠著低價小車來支撐銷量,很難解決根本的生存和收支平衡問題。
另外,哪吒2022年銷量突然起飛,也引來了一些外界的猜測,比如官方數據和上險量之間的巨大落差,以及過分依賴B端市場等等。
所以在接下來的2023年,哪吒要做的,是在保持增長勢頭的同時,思考如何回答好上面的問題和外界的質疑。
4、理想汽車
哪吒之后,理想汽車排在2022年交付量的第4位,全年累計交付13.3萬輛新車,較上年同期增長47.2%。12月交付21233輛,環比上個月增長41%,創下理想的月交付新高。
對于理想來說,2022年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年份。用李想自己的話說,就是完成了從0-1的積累,開始跨入從1-10的階段。
體現到產品上,就是產品矩陣快速擴大,同時完成了產品的代際更迭。今年8月理想第二代產品L9交付前夕,理想宣布停產第一代產品理想ONE,同時很快的完成了L9以及L8的上市交付。
體現到組織結構上,理想在第三季度財報會議上宣布借鑒大體量企業的管理模式,建立矩陣型組織結構,同時進行了一系列人事的調整。
能看到的趨勢是,理想將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由技術派掌權,在研發領域集中投入,“惡補”此前欠下的自研能力。
5、蔚來汽車
蔚來則排在2022年銷量的第五位,全年累計交付量達到12.25萬輛,較去年同期增加34%。12月交付15815輛新車,環比增長12%,同樣拉高了其月度交付的天花板。
蔚來與理想面對的情況大體一致,都是在2022年迎來了產品的大規模更新換代。但不同之處在于,蔚來在這個過程中,并沒有像理想一樣快速的完成銜接。
自去年年底蔚來逐漸推出NT2.0平臺車型之后,月交付數據長期處于萬輛以下,直到今年6月份,NT2.0車型陸續開啟交付之后,才恢復到此前的交付水平。
不過可以看到,隨著蔚來逐漸迭代到NT2.0產品之后,其交付量也在穩定的增長,這樣的增長態勢能否在今年持續下去,完成李斌干掉雷克薩斯的目標,我們拭目以待。
6、小鵬汽車
小鵬汽車在2022年累計銷量為12.07萬輛,較上一年增長23%。12月交付量11292輛,環比增加98%,終于在低迷了四個月之后,重新踏入月交付過萬的門檻。
從2022年的趨勢來看,小鵬在8月份之后,進入了銷量的低潮期,主要的問題,就是隨著P7的潛力挖掘殆盡,而新車型G9,在一波策略失誤下,沒能達到預期的市場口碑,在開啟交付的第2個完整交付月,交付量不過一千余輛。
在2022年的最后一個月,小鵬G9的交付終于突破了4000輛,產品的市場潛力逐漸被釋放。不過在接下來的2023年,小鵬還遠沒有到松氣的時候。畢竟目前小鵬的新品只有G9一款車,能夠為銷量提供的支撐比較有限,此前的爆款車型P7,市場潛力已經被逐漸挖掘殆盡。
所以,小鵬內部也在積極準備新車型。就在不久之前,有媒體曝出,小鵬將在今年推出3款新車型,其中包括P7的改款車型,以及一款內部代號為F30的SUV車型和一款內部代號為H93的MPV車型。
這些新車能否成為小鵬的銷量支撐,我們將在2023年迎來答案。
7、零跑汽車
2022年零跑累計交付11.1萬輛,較去年增長154%。12月交付8493輛,環比增長6%。
對于零跑來說,2022年同樣意義重大,在這一年中,零跑迎來了交付量的爆發期,同時也在去年9月底正式登陸港交所,成為第四個上市的造車新勢力公司。
但是,對于零跑來說,這僅僅只是個開始,在接下來的2023年,零跑至少有這么2個問題需要解決:
首先,新產品零跑C01在上市之后,并沒有如愿成為爆款,數據顯示,10月和11月,C01的上險量都只有一千余臺。對零跑銷量增長起到的支撐非常有限。所以零跑也在之后推出了C01的增程版本,這款車能否為零跑的交付量提供助力,還有待觀察。
其次,盈利的問題,從零跑第三季度的財報來看,其毛利率是-8.9%,雖然比起之前已經有了較大的增長,但尚處于負值,本質上依然是貼錢賣車。
8、問界AITO
2022年,問界品牌累計交付7.5萬輛。12月份交付10134輛,環比增加23%。
作為一個從3月份才開始正式交付第一款車的汽車品牌,問界能在2022年闖入銷量前十,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,同時也證明華為的吸引力。
據悉,自問界M5問世并開啟交付之后,可以說銷量與口碑齊飛,銷量方面,上市87天銷量累計過萬,已經足夠說明問題。
至于口碑,華為鴻蒙座艙自然繞不開,從各種車評人的態度和汽車網站的車主使用評價來看,也算是有口皆碑了。
但座艙只是一方面,品控方面,問界M5與之前的賽里斯SF5也有云泥之別。根據業內流傳的說法,問界M5在生產過程中,華為也是深度參與,尤其是質量監督方面,更是參與的重點。
所以在問界M5取得銷量奇跡之后,AITO品牌也在下半年緊鑼密鼓的推出M5 EV版,以及M7兩款車型。從實際的市場反應來看,這兩款車型也有成為爆款的潛力。以M7為例,11月的上險量達到了超過了4100輛,占到當月AITO品牌上險量的一半以上。
9、極氪
2022年,極氪累計交付量達到7.2萬臺,排在國內新能源車企的第9位。12月交付11337輛,同比增長198.7%,環比增長3%,連續3個月突破萬輛。
極氪在2022年,僅有001這一款高端純電車型在售,能夠拿出這樣的交付成績單實屬不易。
從長期的趨勢看,極氪001交付量真正起飛的時間,是在2022年8月份,也就是極氪為001車主免費更換高通8155芯片之后。
在那之前,外界對于極氪的評價大多是智能化拉跨,車機卡頓等等。不得不說,免費更換升級硬件這波操作,確實為極氪賺了一波人氣。
當然,在銷量提升之后,極氪在2023年需要回答外界的是,智能駕駛短板何時才能補齊。就目前來看,極氪跳票一年多的高階智能駕駛,即高速NZP才進入大規模測試階段,正式落地還需要一段時間。
反觀其他友商,高速領航駕駛已經成為主流,城市領航駕駛也開始逐步落地。極氪在這一領域落下的課程,終究都要補回來。
10、嵐圖
同樣是傳統車企的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,嵐圖的境遇相比極氪、埃安等還是有點拉跨。
2022年,嵐圖累計銷量為19409輛,同比增長185.8%,12月銷量為1729輛,環比增長15%。作為一個成立3年,旗下有3款在售車型的品牌,這樣的數據表現并不出彩。
對于長時間無法起量的問題,有一種聲音認為,是嵐圖車型標簽比較模糊。其首款增程車型嵐圖FREE,在價格和動力方式上與理想ONE形成了對標。但是在宣傳賣點方面,嵐圖更強調技術和原創屬性這種放之皆準的東西,而理想ONE則有“奶爸車”這樣的明確定位。
嵐圖夢想家則主打小眾的MPV市場,注定無法在銷量上為嵐圖提供太大的支持。
02
市場表現不及預期,蔚小理重回第一梯隊
從排名的結果來看,2022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,出現了這么幾個趨勢:
首先,市場表現不及車企的預期,具體的表現,就是大多數車企并未完成2022年的銷量目標。
具體來說,完成年初設定目標的車企,只有4家,分別是比亞迪達成率124.6%,埃安達成率110.6%,哪吒達成率101.4%,極氪達成率102.8%。
在沒有完成目標的車企中,蔚小理是重災區,其中蔚來完成率81.7%,理想完成率78.4%,小鵬完成率只有60.4%。造成這種情況的因素,既有疫情、供應鏈以及經濟大環境的客觀因素,也有自身的因素。
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,蔚小理三家在2022年集體進入了產品更新換代的階段,因為技術的迭代和生產線的調整,產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可以理解。
其次,在公司的發展階段上,蔚小理三家也在邁入從1-10的階段,在進入2022年之后,三家公司出現了一些問題,比如小鵬新品暴雷反映出的組織問題,以及李斌最近發布全員信,自省的蔚來8大問題等等。
所以可以看到的是,這三家也都在下半年陸續開始對組織結構、團隊人員等進行了調整。所以我們看到,在12月的交付數據上,理想、蔚來以及小鵬也重新回到造車新勢力第一梯隊。
再次,比亞迪一家獨大的趨勢愈加明顯。
數據顯示,2021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52.1萬輛,比亞迪當年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為59.37萬輛,市占率為16.9%;到了今年,比亞迪全年銷量為186.85萬輛,相關機構預測,2022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將在650萬輛左右,簡單來算,比亞迪今年的市占率可以達到29%,接近1/3。
最后,由于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終止,以及電池原材料價格等問題,車企對于2023年的市場大環境普遍不太看好。
就在剛剛過去的廣州車展上,極氪汽車副總裁林金文就表示,對于2023年的汽車市場持消極態度。
另外,李斌在前幾天發布給蔚來的員工信上也認為:
“疫情后經濟恢復增長、消費者恢復信心的過程會比較長,高端車型尤其會受影響,而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,產品和技術越來越同質化,差異化的竟爭優勢也越來越難獲得。”
他還表示,“逆全球化的趨勢不會反轉,蔚來進入全球市場一定也是困難重重”。
相比蔚來這種主打高端車型的公司來說,補貼政策取消以及電池原材料價格可能影響相對較小,但是對于哪吒和零跑這類還沒有完成高端化轉型的新勢力,明年的壓力一定不小。
產品結構上,零跑和哪吒的中高端車型尚未成長為銷量支柱,之后的情況也難以預料,所以低價車型仍然是其將來一段時間的主力銷售車型。
低價車型本身自帶的價格敏感屬性,沒有了補貼政策,市場吸引力無疑會出現下降。再者從車輛的Boom成本考慮,電池成本在低價車型中的占比更高,電池原材料價格上漲,本來就小的利潤空間,只能是進一步被擠壓。
不過,盡管對大環境的預期并不看好,很多車企還是給自己定下了稍顯激進的2023年銷量目標。
比如比亞迪被傳出要在2023年銷量達到400萬輛,按照中汽協的預測,2023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在900萬輛左右,比亞迪的這個目標可真不小。
埃安也在最近喊出今年銷量保50萬沖60萬的銷量目標,李斌則聲稱要在明年干掉雷克薩斯,有人據此推算,蔚來的今年的銷量要達到20萬輛以上才可以。
總之,在接下來一年中,大環境的壓力不小,誰能在2023年抗住壓力,我們拭目以待。
文章內容僅供閱讀,不構成投資建議,請謹慎對待。投資者據此操作,風險自擔。